那時,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,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。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,又去捉拿彼得。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。(徒 12:1-3)
十二章所提到的希律,是希律亞基帕一世。他是大希律,也就是耶穌出生時屠殺嬰孩的那位希律王的孫子。他作為分封的王,上位後得到新皇革老丟的寵愛,得回了他祖父大希律時代全部的疆土。為了鞏固權勢,選擇打擊基督徒來拉攏猶太的勢力,因此約翰的哥哥雅各,成為了使徒中第一位殉道者。雅各雖然是死在希律的手中,實際上也是因猶太人的逼迫而死。
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,然而,你們連一根頭髮也必不損壞。你們常存忍耐,就必保全靈魂。(路 21:17-19)
雅各的死使猶太人歡喜,因此希律的目標從剛開始的苦害,變為了殺戮,目的是為了愉悅猶太群體。所以當彼得被捉拿下在監裡時,可能他的心情相當複雜,他這時可預見的,就是逾越節之後在百姓面前被公開處刑。即便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,彼得仍然可以安然入睡,甚至要天使拍他肋旁才會醒來。為何能有如此的平安?除了心裡無所畏懼,能坦然見主外,對基督也是完全的信靠交託,相信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出於神;舉起禱告的手將自己交託在神手中,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已經沒有其他世上的煩憂。
我的弟兄們,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,都要以為大喜樂,因為知道,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。但忍耐也當成功,使你們成全、完備,毫無缺欠。(雅 1:2-4)
也許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,操心的都是些生活中的瑣碎小事,但常常就是這種無盡的等待在消磨我們的信心。回顧使徒彼得的信仰歷程,有高有低,有起有落,從失敗到復興,從軟弱到堅固,從憑血氣、自以為剛強,到可以靠著神堅固教會領導弟兄姊妹,到底是什麼使他的信仰,在每次低谷後再爬起來?甚至在雅各受害後,態度依然坦然安寧,充滿盼望。因為他的信心建立在親身與神同行的體驗上:在變貌山上見到耶穌改變形象;在眾人對耶穌的認識僅是先知時,便認識耶穌是基督,神的兒子;在有些門徒要離開耶穌時,彼得說:「主啊,你有永生之道,我們還歸從誰呢?」。這些體驗都植基於他自身與神產生了連結才能有的,這些體驗不僅包含正向的,也包含軟弱失敗的經歷。他曾在耶穌被賣時三次不認主,嘗試走海面卻半途畏懼風浪,即便如此,所經歷的一切,不管正向或負向,都會成為屬靈的養分,成長為成熟的信仰。我們許多人當初來到教會,或許是因為吸引人的活動,弟兄姊妹溫馨相處的氛圍、活絡的社交圈,或是雄辯滔滔的傳道人,然而活動帶來的激情會消退,人會隨著時間改變,弟兄姊妹或傳道者不會永遠是信仰引路者,當這些吸引人的因素不復存在時,我們的信仰是否還能維持?
若我們如同彼得親自來到神面前認識祂,將個人生命與神連結,這樣當我們身邊的雅各被害或不能再陪我們同走這段信仰路程時,或其他人、屬靈同伴產生動搖,選擇要離開耶穌時,甚至在末世教會受到逼迫,個人信仰面對考驗時,我們仍可以持守即或不然的態度,不管在任何境遇,都不能使我們與神分開。
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,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,必得生命的冠冕,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。(雅 1:12)
By郭怡萍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