變動時代下的選擇,仰賴是否有神在心中(代下十)

王不肯依從百姓;這事乃出於神,為要應驗耶和華藉示羅人亞希雅對尼八兒子耶羅波安所說的話。以色列眾民見王不依從他們,就對王說:我們與大衛有什麼分兒呢?與耶西的兒子並沒有關涉!以色列人哪,各回各家去吧!大衛家啊,自己顧自己吧!於是,以色列眾人都回自己家裡去了。(代下 10:15-16)

所羅門離世後,舉國面臨重大選擇,受到所羅門晚年所苦待的百姓們,一心只想藉著新王羅波安的登基,向王傾心吐意,期盼新的王讓他們有改變生活的機會,同時,功高震主的耶羅波安為了躲避追殺,逃往埃及,聽見了所羅門的離世,在王國更迭之際,選擇回到以色列,為要成就當初他逃往埃及前,神人對他的預言(參王上 11:31);在此關鍵時刻,看見羅波安、以色列百姓、耶羅波安三方不同的選擇,也帶給我們不同的思考與教訓。

一、羅波安的選擇-違背智慧建言,離棄神的教訓
王國交接給羅波安後,老者建議耶羅波安減輕百姓勞苦、恩待百姓,讓他們永久做王的民,而少年人給的建言卻是加倍勞役百姓 (參代下 10:7-11)。選擇老者的建言對羅波安而言,或許是一條有違本意的選擇;反觀我們的生活,往往忠言逆耳,如求學時期,認真讀書是本分,我們心中明白,但卻覺得讀書乏味,因此力有未逮;進了職場,明白守安息日重要,卻常受限不同工作的影響,讓我們在守安息日常有各種挑戰,若不謹慎腳步,恐如羅得漸漸挪移帳篷遠離神。
驕傲只啟爭競;聽勸言的,卻有智慧。(箴 13:10)
一個王國的治理需要大量底層勞役以進行工作,如起初所羅門恩待百姓,讓奴役之工不落以色列百姓身上(參王上 9:22),但晚期所羅門卻讓百姓奴役而遭民怨,這些羅波安必然知道,只是一時間損失的人力缺口極難補足,最後選擇背離智慧的路與長者諫言,順從少年讒言,且加倍勞役份量,造成民心流失,使十個支派轉身離去(16節)。可見,這是王驕傲、離棄神與敗壞的開始。

二、以色列百姓的選擇-從心的選擇,通往滅亡之路
百姓需要的,是安穩生活、不再奴役的人生,誰能解放他們肩上的勞苦呢?只有王能做到,如經上說,勞苦擔重擔的,可以到我們敬拜的生命之王面前,他必讓我們卸下勞苦。在王國時期的百姓,能尋求的就是王與神人,長者看見百姓的苦,提供智慧的選擇給王,但王卻不從;因此百姓們的指望頓時消滅,就如信徒遭遇艱難選擇時,帶著肉體挾制的我們,有時也會想選擇不苦的路而行,耶穌也曾遇類似經歷(參太 26:39),可見百姓最後選擇離開羅波安,改投靠耶羅波安可想而知,但聖經上教訓我們,通往得救的路是難行的,若只循肉體選擇寬闊的路,可能也是通往滅亡的道路。
你們要進窄門。因為引到滅亡,那門是寬的,路是大的,進去的人也多。(太 7:13)
選擇留下的民,雖遭遇這時代不遵神道理的王帶來的奴役之苦,但同時,不久後,有遵神道理的王起來治理,使這兩個支派得到更大的祝福與恩典。最終進入滅亡的,就是順從肉體與心意而行的十個支派,這樣的歷史教訓,提醒信徒們不得不謹慎腳步。

三、耶羅波安的選擇-遵行主命必會亨通,違背主道招致滅亡
耶羅波安是所羅門的臣子(參王上 11:26-28),耶羅波安年少時就展露極大的能力與野心,功高震主,甚至有加害所羅門王的心,後來所羅門王要殺耶羅波安時,他逃往埃及避風頭,逃往埃及前,神安排了一位先知,告訴耶羅波安一段重要的預言,就是這王國要分裂,你要拿走當中的十個支派(參王下 10:29-32)。所以當耶羅波安知道所羅門王離世,便立即回到以色列國,也是順應這個預言而行(2節);但先知在預言中告訴耶羅波安很重要的一句話,你若聽從我一切所吩咐你的,遵行我的道,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,謹守我的律例誡命,像我僕人大衛所行的,我就與你同在,為你立堅固的家,像我為大衛所立的一樣,將以色列人賜給你(王上 11:38)。這是耶和華的應許,雖然耶羅波安行事極端且激進,甚至有大圖謀與野心,但神給的應許是真實、確切的。最後確如預言所示,他將十個支派帶走(19節),開啟王國分裂時期。

這讓我們思考,神的恩典是照在每個人身上,無論我們是怎樣的人,只要心中尊主為大、遵主旨意行,照樣會受祝福與恩待。有些時候我們不明白為什麼神安排一段事情的遭遇,安排一個有阻礙的人事物,但其實神給的應許都相同,有些事情的發生在神眼中是必然的,當下神也給我們選擇,我們若選擇遵行祂的路、走祂的道,神的祝福便是加倍!

凡遵守命令的,必不經歷禍患;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。(傳 8:5)

by郭冠辰



真耶穌教會石牌教會、天母教會線上講道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當我煩躁不安、沉吟悲傷、不肯受安慰時(詩七十七)

當剛強壯膽(書一)

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思想真正的保障(代上十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