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興的起點(拉二)

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從前擄到巴比倫之猶大省的人,現在他們的子孫從被擄到之地回耶路撒冷和猶大,各歸本城。(拉 2:1)

以斯拉記第2章記載選民被擄70年後(參耶 25:11-12;29:10),神信實應許的實現,猶太子民在所羅巴伯帶領下,從巴比倫歸回耶路撒冷和猶大。這是猶太民族復興的起點!

這段歷史告訴我們,即使在經過長時間文化衝擊和破碎生活後,神依然激勵波斯王古列發出釋放詔令,帶領以色列人返鄉,彰顯神不變的掌權與恩典(參拉 2:1-2;詩 126:1-3)。這一歸回,從數量上看,雖區區僅四萬餘人(參拉 2:64),遠不及民數記時,不含利未人的數點人數,已逾六十多萬人(參民 1:45-47;26:51)。但回歸的選民都是屬靈復興的真勇士,他們願離開異鄉、背棄過往的安逸,踏上艱難的回歸之路。 
然而,為何願意回歸的人這麼少?這與70年在異鄉生活的積蓄、娶異族妻室、生於異鄉有關,也反映心靈的掙扎與選擇。肉身雖回歸,但心靈是否真正回轉歸向神(參賽 29:13;太 15:8),仍是挑戰;族譜的確認和祭司、利未人的職責,強調神對純正身份的要求,也反映了回歸不只是地理移動,更是屬靈身份的恢復(參拉 2:3-63)。這象徵神希望我們不僅表面歸回,更要全心更新、敬拜。同時,原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撒瑪利亞、亞實突、亞拉伯、耶布斯人等,面對猶太選民的歸回,心中必充滿擔憂和敵意,歷史上的民族衝突與利益競爭使復興道路襤褸(參拉4章;尼4章)。這提醒我們,神的復興計劃往往伴隨外在阻力,信仰生命需要在困難中持守!

比較以斯拉、尼希米記的歸回家族名單,我們看到子孫人數的增減與家族消長。部分家族人數因歷史變遷、死亡、遷移等因素消減,另有家族因人口增長而興起,反映復興是一個持續變動的旅程(參尼7章)。儘管如此,整體歸回的總人數約42360人,象徵神對祂子民的信實保守,無論家族的起落,神的計劃從未偏移。這是屬靈信心的重要提醒:掌權,祂的救恩計劃必然成就! 

分工合作是復興的另一重要面向。祭司、利未人、守門的、歌唱的、尼提寧等各按職分配搭,使聖殿的重建與敬拜得以有序推展(參拉 2:36-58、70),這啟發我們,個人信仰的堅固也需在教會肢體中互相扶持、合一服事。 

本章讓我深刻體會到,復興不是短時間的偶然,而是神一步步帶領選民持續回轉的過程。從被擄的痛苦到歸回的喜樂,從身份的確認到事奉的分工,從外敵的阻礙到神應許的實現,都警惕我們在屬靈生命中必須堅守信心,勇於離開舒適與妥協,積極參與神的復興事工! 

總之, 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。真正的復興起頭始於歸回神的心,並且在神信實帶領中,藉個人與群體的合一,克服挑戰、逐步實現。願我們今日的生命也能如同那四萬多歸回者,成為主復興大業中的勇士,不只是肉身回到神家,更是心靈完全歸屬神。已在追求神國的我們,當活出復興的新生命,走向神聖的終局。 

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;存心忍耐的,勝過居心驕傲的。(傳 7:8)

by廖家立

真耶穌教會石牌教會、天母教會線上講道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當我煩躁不安、沉吟悲傷、不肯受安慰時(詩七十七)

當剛強壯膽(書一)

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思想真正的保障(代上十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