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以為的安慰者(伯八)

神豈能偏離公平?全能者豈能偏離公義?或者你的兒女得罪了他;他使他們受報應。(伯 8:3-4) 

從約伯記第四章開始,講述約伯的三個好朋友,分別是以利法、比勒達、瑣法,他們前來安慰深陷痛苦中的約伯。 本章是其中一位朋友,比勒達跟約伯說的話: 神豈能偏離公平,全能者豈能偏離公義。或者你的兒女得罪了他,他是他們受報應。這句話,比勒達將神的公義與憐憫,只用片面之詞就斷定,用約伯的過去來論斷,並且用假設性的「或者、有可能、應該」字句論斷他的受苦是因為他們得罪神,神才會將災難臨到他身上,這段話也將約伯的子女對信仰的努力與堅持,全盤否定了。  
苦難不是只有來自罪行的應報,還有來自神對我們的試煉,提摩太後書3章提到,不但如此,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,也都要受逼迫,這個試煉,為的是要讓我們更謙卑,對神的信心更加穩固建立,甚至是為義而受苦的,是為了要成全神的旨意,就如耶穌的救恩計畫,他是在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中,帶著對神的堅信,走到最後。 

請你考問前代,追念他們的列祖所查究的。我們不過從昨日才有,一無所知;我們在世的日子好像影兒。他們豈不指教你,告訴你,從心裡發出言語來呢?(伯 8:8-10)  
比勒達在這裡想傳達的是「約伯如何從列祖那邊學智慧」,來應對現在的境遇,但其實,真正的智慧,不是那些學術知識,神已將智慧賜給愛他的人,給他一條永生的路,讓那些在苦難中的人,可以通往光明的道路。就像聖經中說的,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,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。

在世上,你們有苦難;但你們可以放心,我已經勝了世界。(約 16:33) 
當受傷的人他明白這個道理,就能像約伯一樣,不受比勒達的影響,能夠繼續向前看。 原以為朋友的安慰會成為站起來的力量,但沒想到,有同情、卻沒有同理的朋友,對約伯來說毫無幫助,只剩下陪伴,但口裡卻說出不悅耳、無造就的話。 我們在生活上,有時是受傷的人,有時是安慰者,在這兩種角色中,我們該怎麼做呢? 受傷的人,可由感受事件、理解情緒、面對情緒、接受情緒、明白旨意(學習與提升)來做:而安慰者,可透由傾聽事件、理解情緒、陪伴他人、正面感受、分享表達來進行,不管我們是哪種角色,我們都要將神的話完全放入己心,說出有智慧、造就人的話。 

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,他就是完全人,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。(雅 3:2b)

 by劉以琳

真耶穌教會石牌教會、天母教會線上講道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當我煩躁不安、沉吟悲傷、不肯受安慰時(詩七十七)

當剛強壯膽(書一)

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思想真正的保障(代上十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