押沙龍又說:恨不得我作國中的士師!凡有爭訟求審判的到我這裡來,我必秉公判斷。若有人近前來要拜押沙龍,押沙龍就伸手拉住他,與他親嘴。以色列人中,凡去見王求判斷的,押沙龍都是如此待他們。這樣,押沙龍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。(撒下 15:4-6)
押沙龍藏在心中多年的計畫,終於在耶路撒冷的城門口,由他的口裏說出。以色列第一高貴俊美的王子,常常在一早就帶著侍衛,排排站在城門口與來往的民眾打招呼問安,一點架子都没有,他親切的與民眾互動,若有不公的事,也詳細記錄下來並留下當事人的資料,離開時又給予安慰的親吻,押沙龍積極的營造出與百姓站在同一陣線上的樣子,得到百姓認同,也刻意提起大衛王没有為他們秉公辧理。這樣成功的離間百姓對王的心,也讓百姓為押沙龍没有實權而惋惜,這刻意營造的人設確實擄獲人心,也為他累積了不少願意支持他做王的百姓,加上有了以色列國中,說話像神一樣的謀士亞希多弗的支持,回到希伯倫-大衛王受膏之地,坐地稱王,更是讓這場叛變似乎透露出符合人意及神意的正當性。
人心多有計謀;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。(箴 19:21)
當大衛知道押沙龍叛變後,第一個想到的是,倘押沙龍進城後,他的軍隊與押沙龍的軍隊廝殺時,百姓將面臨的大屠殺之景(參撒下 15:14),他心中知曉這是神對他的懲罰,他不能為了自己的罪,而將百姓的生命也賠了進去,撤退是避免傷亡的方法;此外,大衛也憐恤迦特人-以太一族,不需要因為這件與他們無關的事,而跟著面臨殺身之禍(參撒下 15:19-20)。當祭師抬著約櫃要跟隨他時,大衛也不願神的約櫃與他逃難,他知道神若原諒他的過錯,他必能再次回到耶路撒冷(參撒下 15:25)。
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;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。(詩 33:16)不輕易發怒的,勝過勇士;治服己心的,強如取城。(箴 16:32)
大衛在極大的逼迫中,依然展現了他對人的憐恤及對神正確的認識,不強求人一定要跟隨他,反而是站在他們的立場為對方謀求最好的出路;大衛不隨便搬動約櫃,是因為他清楚知道神的同在,不只侷限在約櫃所在之處,而是在心中惦記神、呼求神的人身上。
凡求告耶和華的,就是誠心求告他的,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。敬畏他的,他必成就他們的心願,也必聽他們的呼求,拯救他們。耶和華保護一切愛他的人,卻要滅絕一切的惡人。(詩145:18-20)
押沙龍外貌雖俊美無暇,內心卻隠藏叛變、奪權、弒君的陰謀;大衛卻是合神心意的王,憐恤百姓,為弱勢的人尋找歸處,坦然面對來自神的懲罰,值得後世效法。
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,並要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們各人。(啟 2:23b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