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羅門登基為王(王上一)

耶和華怎樣與我主我王同在,願他照樣與所羅門同在,使他的國位比我主大衛王的國位更大。(王上 1:37)

當大衛王年紀老邁時,宮廷裡上演了一場王位爭奪戰。

亞多尼雅是暗嫩與押沙龍死後,大衛所存留的兒子中最年長的,按人的習慣是應該由他繼承王位;但神從很早就決定所羅門要作王(參撒下 7:11-16;代上 22:8-9)。此事,亞多尼雅並非不知道,他竟違反神的旨意,用陰謀手段要奪取王位,亞多尼雅作出這傲慢不當的行動,他的父親大衛也不得推辭其責任,因為他未盡管教子女之責,只是「溺愛」而任他們放縱(參王上 1:6)。因此才出了背逆的兒子,而增加他身心的憂苦。

父母當在兒女年幼時,就當殷勤教導兒女敬畏神,明白神在人間掌權,人一生的命運都掌握在神的手中,如同雅各書所說的:「主若願意,我們就可以活着,也可以做這事,或做那事。」(雅 4:15),一切的事都當尊神為大,所以做任何事,都當先尋求神的旨意。孩子若是明白這樣的道理,就不致於傲慢、放蕩不羈。

當亞多尼雅大擺筵席,企圖謀奪王位時,幸有老先知拿單深知此事,請拔示巴晉見並報告大衛王,拿單自己隨後也進去見大衛,證實此事。大衛素來是敬畏神,遵行神旨意的人,他雖然衰老,既然知道此情形,便下令祭司撒督、先知拿單來,說:使我兒子所羅門騎我騾子,送他下到基訓,在那裏膏他作以色列的王。」(參王上 1:33-34)祭司撒督就從帳幕中取了盛膏油的角來,用膏膏所羅門。人就吹角,眾民都說:「願所羅門王萬歲!」眾民跟隨他上來,且吹笛,大大歡呼,聲音震地。(參王上 1:39-40)

敬畏神的人必定會明白神的旨意,並當機立斷,立刻照神的旨意而行,才不致於誤事。若有人明白神的旨意,卻不去執行,必然會誤事,後果難以想像;例如神應許將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人,但當探子窺探地後,多數人因懼怕巨人而不願進入應許之地,甚至抱怨神。結果,神使那一代人倒斃曠野,只有迦勒和約書亞能進入迦南(參民 13-14 章)。

亞多尼雅聞所羅門被立為王的信息,熱心擁護他的人,立時解散,都承認所羅門為以色列王了(參王上 1:41-48)。所羅門登位後之第一聲,即寬恕亞多尼雅,說:「他若是忠義的人,連一根頭髮也不落在地上,他若作惡,必要死亡。」(參王上 1:52)。從這一句話,也可知道所羅門的智慧了。

一個惡人,若能夠悔改,就能成為一位至死忠心的好人才;惡人若不悔改,必然惹來災禍,自取滅亡。所以君王能寬恕惡人,的確是智者。

幾經擾攘,所羅門就在一片角聲、歡呼聲中登上寶座。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勾心鬥角便存在於人與人之間了,在現實社會中何嘗不是一樣?然而,事情就真的是如此糟嗎?留意大衛屬下雇傭兵的統帥比拿雅的祝禱,神豈不在整件事中看顧、參與嗎(參王上 1:35-37)?

by林永基長老


真耶穌教會石牌教會、天母教會線上講道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當我煩躁不安、沉吟悲傷、不肯受安慰時(詩七十七)

若不重生,不能見神的國(約三)

當剛強壯膽(書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