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衛對以色列全會眾說:我們要把神的約櫃運到我們這裡來;因為在掃羅年間,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;這事在眾民眼中都看為好。到了基頓的禾場;因為牛失前蹄,烏撒就伸手扶住約櫃。耶和華向他發怒,因他伸手扶住約櫃擊殺他,大衛因耶和華擊殺烏撒,心裡愁煩,就稱那地方為毘列斯烏撒,直到今日。(參代上 13:2-4、9-11)
本章與撒母耳記下6章1-11節雷同,記述大衛做王時期,將約櫃迎回的事件,過程共兩次,首次因得罪神、烏撒遭擊殺,可謂以失敗告終;第2次大衛改正過去的失誤(參代上 15:11-15),成功贏回約櫃,也得神喜悅!
於是百姓打發人到示羅,從那裡將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的約櫃擡來。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、非尼哈與神的約櫃同來。(撒上 4:4)
約櫃從以利2子何弗尼、非尼哈抬至戰場,戰敗遭殺後,落非利士人手中,然而真神的約櫃使非利士人遭逢大難,且不論到迦特、以革倫、伯示麥,都造成風波,最終在「誰能在耶和華這聖潔的神面前侍立呢?這約櫃可以從我們這裡送到誰那裡去呢?」的質疑聲浪下,尋覓到基列耶琳,基列耶琳人就下來,將耶和華的約櫃接上去,放在山上...約櫃在基列耶琳許久。過了二十年,以色列全家都傾向耶和華(參撒上 7:1-2);約櫃在外流落80年,但我們看到,有敬神之心的民,迎來約櫃也迎來祝福,反之則是懲罰!後來歷經掃羅做王,直到大衛登基,再次要復興信仰,就是要恢復百姓敬神的記憶和習慣,意義重大!
大衛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的西曷河直到哈馬口都招聚了來,要從基列耶琳將神的約櫃運來。(代上 13:5)
大衛重視信仰值得效法,從呼召所有百姓、新車運送確保清潔,甚至琴、瑟、鑼、鼓盛大歡迎,心態、動機正確,但有合神心意嗎?聖經對約櫃運輸的指示是祭司用杠扛抬(參出 25:11-22),不准觸摸,且要由利未人哥轄的子孫抬(參民4:15、18-20),用車搬運是非利士人創的先例。 之後,相較於從基列耶林的山地運下來的顛簸,牛竟在平坦的禾場失蹄,烏撒伸手扶,此舉使約櫃失去分別為聖,以致神動怒。不論是否因為從山地崎嶇到如履平地、掉以輕心,總歸是伸手觸摸了!大衛稱當地「毘列斯烏撒」警惕後世,但也因恐懼而將約櫃先放在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(參代上 13:12-14),故事告一段落!
不要自欺,神是輕慢不得的。(加 6:7a)
神並不需要人的保護,出於人意的輕舉妄動反而違背神旨意。做神的工,不要先考慮人的想法,而是要探尋神旨意。我們常常以為人若不「伸手扶約櫃」,約櫃就要掉在地上;但約櫃是神自己的見證,神若不允許,絕不會掉下去,甚至約櫃落在非利士人手中也依舊完好。在我們事奉神的路上,也常有認知「約櫃似乎要傾倒」的時刻,但只有不認識神的人,才會仰仗肉體的手法去幫神的忙,我們若以不順服的方法、不敬畏的態度來侍奉神,結果都不蒙悅納。
事奉越火熱,靈裡越要冷靜;教會越興旺,越要警惕是否合乎道理。我們若只重視外在的熱鬧表象,卻忽略內在真理,則越火熱,越可能「差之毫釐、失之千里」,共勉之。
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(羅 12:2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