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哈斯將神殿裡的器皿都聚了來,毀壞了,且封鎖耶和華殿的門;在耶路撒冷各處的拐角建築祭壇。(代下 28:24)
亞哈斯雖是猶大王,但卻行以色列諸王的道,在獨一真神的面前可謂「無惡不作」,不僅三番兩次拜偶像、使兒女經火,甚至從聖殿中取出寶物來博取亞述王援助,最後竟然還毀壞殿中的器皿、封鎖聖殿的門!
為什麼亞哈斯在信仰上會淪落至此「離譜」地步?如果回溯他父親約坦王,以及祖父烏西雅王的信仰歷程,就能看出端倪。按照多數參考資料,我們可推算出亞哈斯王的童年時期,他的祖父烏西雅王仍在世。
烏西雅王長大痲瘋直到死日,因此住在別的宮裡,與耶和華的殿隔絕。他兒子約坦管理家事,治理國民。(代下 26:21)
烏西雅王原定意尋求神,但後來因為國家強盛,就心高氣傲,以致行事邪僻,干犯耶和華─他的神,進耶和華的殿,要在香壇上燒香(參代下 26:16),神使他長大痲瘋,此後須遷居別宮、遠離人群,同時與「聖殿」隔絕,直到離世都無法再入「聖殿」。
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,效法他父烏西雅一切所行的,只是不入耶和華的殿。百姓還行邪僻的事。(代下 27:2)
約坦雖是神眼中的「好王」,但他卻「不入神的殿」,確切原因聖經並無明確記載,但倘若我們從他的角度來思考,自己的父親是在「聖殿」中長了大痲瘋,而被大祭司和眾祭司趕出「聖殿」,甚至從此不得再見父親的面,這樣的事件對於自己的信仰,應該會有一定程度的衝擊。
這亞哈斯王在急難的時候,越發得罪耶和華。(代下 28:22)
祖父在這份信仰上跌倒,因為犯罪而被趕出聖殿(除名),父親也不入神的殿(沒有聚會習慣),在長輩們的身上完全看不到這份信仰的美好,取而代之的是許多負面的身教,遇到問題的時候,自然就不會想要倚靠神,甚至做出得罪神、傷害教會的事,最後更封鎖聖殿的門,阻擋人來進入救恩。
弟兄們,你們要一同效法我,也當留意看那些照我們榜樣行的人。(腓 3:17)
信仰上的模範能夠傳承給下一代,而信仰上的失敗,孩子們一樣也看在眼裡。願我們都能以列王為鑑,靠主站立得穩,忠心為主牧養群羊,成為孩子們信仰上的好榜樣,將來一同享受永遠的福氣。
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,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;不是出於勉強,乃是出於甘心;也不是因為貪財,乃是出於樂意;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,乃是作群羊的榜樣。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,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。(彼前 5:2-4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