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25的文章

從過犯中回轉,在愛中重建信仰 (代上九)

圖片
以色列人都按家譜計算,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。 猶大人因犯罪就被擄到巴比倫。(代上 9:1) 本章講述以色列民被擄歸回後,祭司與利未人的職責安排、 各族的首領和家譜,以及在聖殿裡都忠心職守的人, 內容多為乏味的宗族名單與職務記載, 但背後蘊藏著神的信實與應許,讓他們經歷數十年亡國之痛, 復得以歸回、重建家園和聖殿, 充份顯露出神對百姓不離不棄的愛與期盼。 以本章背景起始,百姓被擄的生涯結束後, 在所羅巴伯和約書亞的帶領,得以重返耶路撒冷, 並記錄了第一批回到耶路撒冷的人的家譜。 猶大人因犯罪被擄到巴比倫,神因為愛祂的百姓, 不容許他們活在悖逆中, 因為主所愛的,他必管教, 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(來 12:6) ,如同父親不放任兒女走錯路,則必然及時管教。 先從巴比倫回來,住在自己地業城邑中的有以色列人、祭司、 利未人、尼提寧的首領。(代上 9:2) 神滿有慈愛、憐憫,又有恩典,神即使發怒離棄,卻仍以「 永遠的慈愛」,接納並拯救祂的百姓(參賽 54:7-8), 在被擄之後還能夠重新回到自己的地業, 這是極大的恩典與愛的記號,也代表神並未撇棄祂的百姓, 而是照祂的應許及時間讓他們得以歸回, 如尼希米引用摩西所言向神的禱告, 求你記念所吩咐你僕人摩西的話 ,說:你們若犯罪,我就把你們分散在萬民中;但你們若歸向我, 謹守遵行我的誡命,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, 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,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(尼  1:8-9) ,以傳達從悔改到歸回的應許。 從前這些人看守朝東的王門⋯⋯、他們住在神殿的四圍⋯⋯。( 參代上 9:18-27) 守門人不僅要看守殿門,也要負責早晨開門夜間關門, 並管理殿中的器皿,看似勞苦又不起眼的工作,但他們忠心又盡責, 讓聖殿的安全和紀律上皆能妥善,使敬拜得以順利進行, 讓我們認知在教會中即使是最小最不起眼的工作都有其重要的價值。 教會的聖工當中,每個人都可以是利未人、守門人、歌唱者... 也願意成為神各樣的器皿,只要忠心事主, 都能成為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,能夠建造榮耀的教會。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,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。(彼前  4:10) by莊宜運 真耶穌教會石牌教會、天母教會線上講道 石牌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TJChurchShipai 天母教會...

信仰的種子 (代上八)

圖片
以忽的兒子作迦巴居民的族長,被擄到瑪拿轄。(代上 8:6) 耶烏斯、沙迦、米瑪。他這些兒子都是族長。(代上 8:10) 又有比利亞和示瑪是亞雅崙居民的族長,是驅逐迦特人的。(代上 8:13) 這些人都是著名的族長,住在耶路撒冷。(代上 8:28) 《歷代志上》第七章和第八章記載了便雅憫支派的後裔, 雖在人名和人數上略有差異,查經資料中也有多種解釋可供參考。 然而這些被記錄下來的名字,無論多麼簡略, 往往代表著值得紀念或警醒的意義。以上經文節錄的四節, 提到便雅憫支派中不少人成為族長、士師, 推測這個支派普遍具有領導特質,常承擔起帶領的角色。 當然,也有些反面的例子。比如沙哈, 他在摩押地休了兩位妻子後又生了兒子。 休妻的行為在神眼中本是惡,更遑論是在摩押這外族之地生活。 因此,在那裡出生的後代僅記錄到兒子作為族長,卻無孫輩的延續, 顯示出這段旁支的沒落與中斷。 尼珥生基士;基士生掃羅;掃羅生約拿單、麥基舒亞、亞比拿達、 伊施巴力。約拿單的兒子是米力巴力【撒下四章四節作米非波設】; 米力巴力生米迦。(代上 8:33-34) 這段經文引出以色列第一位君王——掃羅。他來自便雅憫支派, 是支派中最微小的家族之一。掃羅起初謙卑自覺不配, 後來卻因權勢而自高自傲,終致被神廢黜。 但他的後裔仍有幾代被記錄下來,可能因為大衛曾與約拿單立約, 要恩待掃羅的後人。這也彰顯了大衛守約的美德—— 他不僅善待他們,甚至讓米非波設常與自己同席吃飯, 分得應得的產業,絲毫不缺。 近來研讀以色列君王的興衰歷史,令人深感唏噓。神的誡命明確, 要人遵行律法、持守與祂所立的約。如此行, 神所應許的福氣便會延續至後代。 可惜人的貪婪與私慾常使人迷失方向,心中若無真理的標準, 容易被眼前的世俗利益吸引,漸漸遠離神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 這樣的偏離,影響到下一代的信仰根基。 每個人經歷的恩典,是屬於自己的信仰記號。 即使我們不斷向孩子分享, 孩子也未必能立刻感受到那份真實與寶貴。 深切盼望他們能親自經歷神的愛,將信仰深深紮根,主動渴慕真理。 對父母而言,能將信仰傳承給兒女,是一輩子的掛念與使命。 最近家庭的讀經時間,孩子問我:「 為什麼這些王會做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呢?」 我便以列王的故事結合生活事件, 引導他們思考哪些行為是合神心意的,哪些是神所厭惡的。 就像種植植物一般,信仰也需要細心培養。施肥、澆水、日照,...

因不尊重真神而衰微(代上七)

圖片
以薩迦的兒子是陀拉、普瓦、雅述、伸崙,共四人。 便雅憫的兒子是比拉、比結、耶疊,共三人。 拿弗他利的兒子是雅薛、沽尼、耶色、沙龍。這都是辟拉的子孫。 瑪拿西的兒子亞斯列是他妾亞蘭人所生的,又生了基列之父瑪吉。 以法蓮的兒子是書提拉;亞設的兒子是音拿、亦施瓦、亦施韋、 比利亞,還有他們的妹子西拉。(參代上 7:1、6、13- 14、20、30) 歷代志上第7章的40節裏,就描繪6個支派, 甚至拿弗他利支派只有1節經文;反觀6、 8章分別用81節和40節經文說明一個支派,主因可能是在被擄時期,無相關的資料; 也有可能在異鄉,毫無屬靈追求:守安息日,過逾越節, 建立祭壇等。經文數的明顯落差,看得出尊重真神的利未支派, 同樣受到神的重視。 回顧民數記第1、26章的第一、二次數點百姓( 二十歲以外凡能打仗、被數的),第一次數點, 以薩迦子孫後代共54400名,第二次達64300名, 到本章1至5節,從以色列民被擄歸回,僅記長子4代; 第一次數點便雅憫子孫後代,共35400名, 第二次達45600名,但本章6-11節論便雅憫支派, 僅只記載2代,從創世記便雅憫有10個兒子, 至民數記僅5個兒子,這邊只有3個,此逐漸衰微現象, 皆因不認識神而離開;第一次數點拿弗他利子孫的後代, 共53400名,第二次達45400名, 本章13節僅記載1代4人,可見當時的信仰低靡; 第一次數點瑪拿西子孫後代,共32200名, 第二次達52700名,但本章13-19節, 瑪拿西在約旦河以東的半支派領地與亞蘭相接, 14節論述瑪拿西的兒子亞斯列是他妾亞蘭人所生, 便可知他們與外邦女子通婚,且提及的女子生育未講述丈夫是何人, 可能陷入淫亂中;第一次數點以法蓮子孫的後代,共40500名, 第二次達32500名,但本章20節,提到行竊遭殺,異族文化衝擊取代真神的敬畏, 及至啟示錄,成了完完全全消失的支派; 第一次數點亞設子孫的後代,共41500名, 第二次達53400名,然本章30節亞設支派,提出不少女子名, 在聖經中極為罕見。 屬靈國度若消失,屬靈戰場何在?大能勇士何用?沒有戰役, 只有妥協;沒有堅持,只有依附;沒有根基,只能隨波逐流。 但值得一提的,以法蓮支派中,出現女子舍伊拉, 是一位建築以色列北方防線功臣,這可以鼓勵我們更多的姊妹們,起來回應神的呼召, 一同參與屬靈的重建。 在時間的長廊中,...

古時利未,今日信徒(代上六)

圖片
革順的兒子名叫立尼、示每。哥轄的兒子是暗蘭、以斯哈、希伯倫、 烏薛。米拉利的兒子是抹利、母示。這是按著利未人宗族分的各家。 (代上 6:17-19) 本章紀錄了利未人三大宗(家)族:「革順、哥轄和米拉利」 的族譜系統,並再由這三個宗族分出七個支脈,管理聖殿各種事務。 他們就在會幕前當歌唱的差, 及至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造了耶和華的殿,他們便按著班次供職。 他們的族弟兄利未人也被派辦神殿中的一切事。(代上 6:32、 48) 有時候當我們讀經,讀到類似本章的族譜段落,會覺得枯燥、乏味, 甚至想要跳過,因為總覺得通篇好像就是一堆人名, 既冗長又沒什麼故事性。確實,單就這樣的內容來看, 難免產生這類的感受,但對於通篇的經卷來說, 其實還是有其重要性及必要性。 譬如歷代志的作者關注的重點在南朝, 並且聚焦於跟信仰相關的議題,如聖殿、利未人、禱告、敬拜等等, 而其寫作的一個重要目的, 就是要確立大衛及其王朝乃是彌賽亞王朝, 耶路撒冷的聖殿才是唯一合法的中央聖所。也因此, 藉由詳實記錄利未人的族譜,一方面確立了宗教上的正統性, 一方面也體現出這些聖職系統的嚴謹與神聖性, 並非隨便想參與的人就可以事奉神, 若非具有這樣血緣傳承下來的後裔,根本沒有資格。 在便雅憫支派的地中,得了迦巴與其郊野,阿勒篾與其郊野, 亞拿突與其郊野。他們諸家所得的城共十三座。 哥轄族其餘的人又拈鬮,在瑪拿西半支派的地中得了十座城。 革順族按著宗族,在以薩迦支派的地中,亞設支派的地中, 拿弗他利支派的地中,巴珊內瑪拿西支派的地中,得了十三座城。 米拉利族按著宗族拈鬮,在流便支派的地中,迦得支派的地中, 西布倫支派的地中,得了十二座城。 以色列人將這些城與其郊野給了利未人。(代上 6:60-64) 54節開始記載了利未支派的居住地。 利未支派的居住地乃是散居在各支派當中, 不但包含了成為教導一般民眾的宗教中心這樣的意義, 當中也有幾處是「逃城」的設定。 從利未人的身分及在整個民族中的特殊定位, 可以帶給我們今日的基督徒很多的思考,譬如:屬靈身分的神聖性、 教導他人及接納他人的功能性、 以及並非藉由經營或擁有產業來供給自身世上所需,而是專心事奉, 視耶和華為產業而使日常所需能得到滿足, 都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方向! 所以利未人在他弟兄中無分無業,耶和華是他的產業, 正如耶和華你神所應許他...

失去長子名分的流便(代上五)

圖片
以色列的長子原是流便;因他污穢了父親的床, 他長子的名分就歸了約瑟。只是按家譜他不算長子。(代上 5: 1) 當雅各因拉結難產而死,心中鬱鬱寡歡時, 流便卻與父親的妾辟拉同寢(參創 35:22), 雅各隱忍到他臨終之前、為眾子祝福之時, 才對眾子說明流便不得居首位的原因(參創 49:3-4); 經過數百年後,在以色列的家譜中, 清楚說到長子的名分就歸了約瑟。流便因著情慾滾沸的淫行, 悖離了父親對長子的期待,無法獲得信任和依賴, 導致長子的名分旁落,罪也追討流便未來的一生。 人若自潔,脫離卑賤的事,就必作貴重的器皿,成為聖潔, 合乎主用,預備行各樣的善事。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, 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、信德、仁愛、和平。(提後 2: 21-22) 我們帶著肉體,都有情慾,但我們要懂得控制, 在還未進入婚姻之前,在消極的層面,我們要能夠逃避少年的私慾, 不去接觸會挑動情慾的人、事、物與環境,不與異性單獨共處一室, 要學習約瑟躲避主母的誘惑,逃的越遠越好,不要「自以為」 站立得穩,因 人若懷裡搋火,衣服豈能不燒呢?若在火炭上走, 腳豈能不燙呢?(箴 6:27-28) 另在積極層面,我們要能夠交到屬靈的同伴,一起讀經、禱告, 一起追求屬靈的德性,將焦點和注意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, 就是屬靈信仰的事,為主多做主工,這樣就能轉移焦點, 不受慾望所綑綁,淪為情慾的僕人;特別是 「多禱告倚靠聖靈」 , 因我們 若順從肉體而活,必要死;若靠著聖靈,治死身體的惡行, 必要活著。(羅 8:13) 我說,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,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。 因為情慾和聖靈相爭,聖靈和情慾相爭,這兩個是彼此相敵, 使你們不能做所願意做的。(加 5:16-17) 我們想要在教會為主多作聖工就要保守聖潔,一旦犯了姦淫, 教會的聖工就無法參與了,不少在青年時期因軟弱犯罪的同靈, 都為此後悔不已,一失足成千古恨,求主保守我們, 讓我們能夠保守聖潔,不失去名分與做工的機會。 順著情慾撒種的,必從情慾收敗壞;順著聖靈撒種的, 必從聖靈收永生。(加 6:8) by蕭長岳傳道 真耶穌教會石牌教會、天母教會線上講道 石牌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TJChurchShipai 天母教會 https://www....

清心禱告,蒙神賜福(代上四)

圖片
西緬的兒子是尼母利、雅憫、雅立、謝拉、掃羅。 掃羅的兒子是沙龍;沙龍的兒子是米比衫;米比衫的兒子是米施瑪。 (代上 4:24-25) 《歷代志上》第4章接續著家譜記錄的一部分, 記載了猶大支派與西緬支派的後代名單;家譜記載著這麼多人名, 雖看似枯燥乏味,但這代表了神對人歷史的紀念與延續, 顯明了神在歷史中的信實與計畫。 歷代志上的這段家譜特別強調神對以色列各支派的保守與帶領, 即便是在被擄、分散之後,神仍記得祂子民的名, 連結了神對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的應許, 以及彌賽亞將來要從猶大支派而出的預言。 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,他母親給他起名叫雅比斯,意思說: 我生他甚是痛苦。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:甚願你賜福與我, 擴張我的境界,常與我同在,保佑我不遭患難,不受艱苦。 神就應允他所求的。(代上 4:9-10) 然而,本章第9至10節有別於家譜敘述, 特別記載了雅比斯的禱告。這裡提到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, 這尊貴不是來自顯赫的家世,也不是因為財富或地位, 而是來自他與神之間深切的關係與信心。他的名字「雅比斯」 原意是「痛苦」,源自他母親生產時所受的苦難, 似乎暗示他從出生起就與苦難為伍, 但他並沒有讓這個命運定義自己的一生, 反倒是藉著禱告改寫了屬靈的命運。 雅比斯的禱告不是流於形式,也不只是為滿足短暫的需要而已, 懇求神 「常與我同在」 ,這是一種對神同在的渴慕,也表示:「 若沒有神的同在,無論擁有多大的產業、拓展多廣的境界, 都不過是空虛與無益的」。他也求神保守他 「不遭患難,不受艱苦」 ,這不是逃避苦難的表現,而是將自己完全交託在神的保守之下; 他明白:人若離開了神,不僅不能得著真實的平安, 更無法勝過生活中接踵而來的挑戰與痛苦。 最終, 「神就應允他所求的」 ,這不僅是神垂聽禱告的應允, 更是神樂意施恩給那些真心尋求祂、願意倚靠祂的人。 雅比斯的生命向我們見證:一個人無論出身如何, 只要願意謙卑來到神面前,尋求祂的同在與引導, 就能成為在神眼中真正尊貴的人。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,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、信德、仁愛、 和平。(提後 2:22) by吳逸群 真耶穌教會石牌教會、天母教會線上講道 石牌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TJChurchShipai 天母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...

願作基督的使者、使人與神和好 (代上三)

圖片
你們若敬畏耶和華,事奉他,聽從他的話,不違背他的命令, 你們和治理你們的王也都順從耶和華你們的神就好了(撒上 12:14) 撒母耳曾警告以色列人:敬畏神是國家與君王的根基。 本章所記的大衛家譜,從他在希伯崙登基直到被擄歸回, 歷時四百多年,正是這一教訓的歷史見證。 這份家譜不僅奠定了耶穌彌賽亞身分的歷史基礎,更顯出神對「 大衛之約」的信實與堅定——祂的應許「親口說出,親手成就」( 參代下 6:15),不因人的失敗而作廢。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, 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(羅 8:28)。 大衛的一生起伏極大,既有合神心意的敬虔,也有深重的過犯。 他的後裔如暗嫩(亂倫)、押沙龍(背叛)、亞多尼雅(篡位)、 所羅門(晚節不保)等人,無一完全。 但神的信實不受這些人性的軟弱影響, 反而在歷史的裂縫中更顯祂恩典的深廣。 神的計畫並不倚靠人的完全, 而是在人的軟弱中成就祂堅定不移的旨意。這提醒我們: 即使曾經失敗,也不要裹足不前,只要回轉歸向神, 祂仍能使萬事互相效力,繼續帶我們走在祂的救恩藍圖中。 神造萬物,各按其時成為美好,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。 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,人不能參透(傳 3:11)。 從大衛到所羅巴伯,橫跨數百年、幾經王朝興衰與亡國流離, 看似神的應許漸漸遠去,但實際上祂從未離棄。 即便是在被擄的黑暗時代,神仍保守餘民, 透過耶哥尼雅的後裔延續家譜,為歸回與復興預備道路。 神的作為常常不在我們期待的時間裡成就,而是跨越世代、 按祂的時刻逐步展開。我們要學習在等待中忍耐與信靠, 因為祂終究必成就祂所應許的亮光與盼望。 本章許多名字在聖經中僅出現一次,看似毫不起眼, 卻在神的計畫中擔任關鍵角色。例如所羅巴伯(代上3:19), 雖非君王,卻在歸回後領導百姓重建聖殿(參拉 3:8);又如以利約乃(代上 3:24),名不見經傳,卻是基督家譜的一環。這提醒我們: 即便我們看似平凡無奇,神仍能使用我們, 成為祂國度計畫的一部分。只要忠心服事, 我們就能為後代留下蒙福的起點,讓神的國藉著我們延續不斷。 因此,我們不只是在觀看一段歷史, 更是被召進入這條永恆的家譜之中。今天, 神也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託付給我們,呼召我們成為基督的使者, 繼續傳遞那從大衛而來、在基督裡成全的救恩。 願我們珍惜這尊貴的身分,不單為神的信實感恩,也願意承擔使命, 活出使者的身份—...

蒙神揀選的家族 (代上二)

圖片
猶大長子、次子 - 珥、俄南(代上2:3): 因在耶和華眼中看為惡, 耶和華就叫他們死了。(參創 38:7-10) 迦米的兒子 - 亞干(代上2: 7): 在攻打耶利哥城時,因亞干取了當滅的物, 導致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。(參書 7:1) 拿順的兒子 - 撒門(代上2: 11): 撒門娶投靠神的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 為妻。(參太 1:5) 撒門的兒子 - 波阿斯(代上2: 11): 波阿斯娶投靠神的摩押人路得為妻。( 參太 1:5) 亞瑪撒父親 - 益帖(以特拉) (代上2: 17): 以實瑪利人, 兒子亞瑪撒受揀選作大衛的元帥(參撒下 17:25) 烏利的兒子 - 比撒列(代上2: 20): 受神揀選為建聖殿的工匠。(參出 31:1-5) 歷代志上前面用八章來記載以色列人的家譜,神揀選的家族, 或許起初讀過略覺枯燥乏味, 但是仔細透過查經的資料一一對照讀過後,卻能從中體會神的公義、 神的慈愛,呼應神時常提醒百姓聽命得福的道理。 所以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神,他是神、是信實的神,向愛他、 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,直到千代。向恨他的人當面報應他們, 將他們滅絕。凡恨他的人,必報應他們,決不遲延。所以, 你要謹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誡命、律例、典章。(申 7:9-11) 從今日的家譜看到面對違背神吩咐、行惡事的人,神會出手管教, 甚至從揀選的民中剪除;面對忠心持守神誡命的人,神必賜福, 喇合、路得雖然原是外邦人,但是他們願意謙卑悔改歸向神, 因此同得歸入神揀選的民中,不分種族、職業、年紀, 只要是相信神、相信聖經真理、願意謙卑悔改的人, 歡迎走入真耶穌教會。 人雖然渺小,但是每一天是否有遵行主道,神都看在眼裡, 世人追求名留青史,我們追求的應當是未來審判時, 神拿出來的生命冊上是否有我們的名字。 因為你歸耶和華你神為聖潔的民, 耶和華你神從地上的萬民中揀選你,特作自己的子民。 耶和華專愛你們,揀選你們,並非因你們的人數多於別民, 原來你們的人數在萬民中是最少的。只因耶和華愛你們。(申 7:6-8a) by郭怡馨 真耶穌教會石牌教會、天母教會線上講道 石牌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TJChurchShipai 天母教會 https://www.youtu...

從亞當到以色列的信仰傳承(代上一)

圖片
亞當生塞特;塞特生以挪士。(代上 1:1) 這章節其實是一段很長的族譜,從亞當開始, 一路列出從挪亞的3個兒子閃、含、雅弗的後裔,再到亞伯拉罕, 以及他之後的以撒、以實瑪利、以東與以色列(雅各)等家系。 整章幾乎沒有敘事,只是一連串的名字——看似枯燥, 但其實蘊藏著深刻的屬靈意義。 一、人類血統的來源(代上 1:1-4): 此家譜指示萬民的祖先 ,是神所創造的亞當,即神「從一本造出萬族」(參徒 17: 26),切勿相信人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;神記念每一代人, 有些名字我們可能不熟悉,但神卻一一記錄, 代表祂不輕看任何一個人。我們每一位,也都被神記在生命冊上—— 你的生命是被看重的。 二、 選民之血統: 以色列民雖與世人同出一本,卻與世界各族迥然有別, 乃在神所揀選、眷顧之下一脈相傳。 即神從亞當的血統中特別揀選了塞特,以至於挪亞、閃、亞伯拉罕、 雅各、猶大……大衛……所羅巴伯,直至救主耶穌降生; 此血統之流傳,自始自終,都是在敬畏神的一脈之中, 表顯神的選民之高尚尊貴。 神不只是祝福亞伯拉罕個人,而是藉由他的後裔成就一整個民族, 最後也預表耶穌的降生。從亞當到耶穌, 每一步都是神親手鋪陳的恩典之路。今天祂也在你生命中寫下名字, 寫下祂的奇妙作為。 三、 挪亞子孫中的選民(代上 1:5-27): 自洪水以後, 挪亞的3個兒子各傳了後裔,其中閃的子孫為「選民」。 我們可將本章1-4節和24-27節連接起來, 所有的人名可對應路加福音三章34-38節所記,先後共二十代─ 自亞當到挪亞十代,自挪亞到亞伯拉罕又十代, 這二十代的人類歷史有兩千多年,到亞伯拉罕時, 他才蒙揀選為選民之祖,為多國之父(參創 17:5)。 你也許只是歷史中的一粒沙,但在神手中, 卻是祂國度拼圖中的一塊寶石。 四、 亞伯拉罕後裔中之選民(代上 1:28-54): 信心之父的亞伯 拉罕,生了許多兒子,但從血氣所生的以實瑪利, 和從人意所生的基土拉的兒子,都在揀選上無分;唯獨「從應許」 生的「以撒」才是「蒙揀選之子」,為屬靈人的預表(參加 4: 22-29);而以撒生的二子, 長子以掃因貪口腹賣了長子的名分,失去選民的資格, 其後成為以東人,為選民之仇敵;唯次子「雅各」在父帳棚裡, 蒙神所愛,揀選為「以色列人之祖」。 從亞當到以色列,顯示出...

靠神大能自苦境轉回(王下廿五)

圖片
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,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, 就是各大戶家的房屋。 跟從護衛長迦勒底的全軍就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。(王下  25:9-10) 本章是記載猶大亡國當時情況的最後一章,猶大國之所以會滅亡, 乃是從瑪拿西王的惡行種下禍因,使神決意藉他國消滅猶大國, 而西底家王的惡行終結惡果,致猶大滅國。 巴比倫王在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, 又在利比拉殺了猶大的一切首領,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, 用銅鍊鎖著他,帶到巴比倫去,將他囚在監裡,直到他死的日子。( 耶 52:10-11) 神興起巴比倫,成為刑罰猶大國的杖,西底家王是由巴比倫王所立, 雖說神定意要使猶大國遭遇極大的災難,但如果王願意聽從神, 藉先知耶利米所說的預言,服膺規勸之語(參耶 38:17- 20),相信並順服神的旨意,或許可將災難降低一些。 此好比行惡無數的亞哈王,在聽到以利亞先知的責備, 且知道神要除盡屬他的一切男丁後,便撕裂衣服、禁食、身穿麻布、 在神面前自卑,神就憐憫他,不在他猶在世的時候降下災禍。 現今的我們也是一樣,不免有時犯錯、得罪神... 但如果能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,痛徹心扉向神認罪悔改、 祈求神的原諒,相信神必會施恩、憐憫幫助; 至於在基大利做省長時期,那些不信服的人, 也不聽從耶利米先知警戒的話,逃往埃及拜偶像,不肯回頭, 最終都因刀劍、飢荒、瘟疫等,死在埃及。 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三十七年, 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,使猶大王約雅斤抬頭, 提他出監;又對他說恩言, 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,給他脫了囚服。 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。(王下 25:27-29) 只做了3個月猶大王的約雅斤,他在被擄到巴比倫、 囚在監裡37年後,竟然能被王提出監獄、善待、 終身在巴比倫王面前用膳。筆者試想,可能因他主動歸降, 在長達37年的囚禁中,在神和人面前表現都良好, 才使得神感動王、將他釋放。 有時候我們在困境中,常常軟弱無力、缺乏信靠忍耐的心, 而不能堅持到底,最終等不到神的旨意成全,實屬可惜; 若能持守道理,日日讀經、禱告、親近神, 靠著聖靈的幫助加添力量,仰望神、倚靠神, 静默等候神而不失去盼望,才能像約雅斤一樣,從苦境中轉回。 求神幫助我們,都能擁有真實的信仰與信心,在混亂的世代中, 有屬靈的眼光分辨虛實,靠神得勝、直到最後一刻,願...

神所愛的祂必管教(王下廿四)

圖片
耶和華使迦勒底軍、亞蘭軍、摩押軍,和亞捫人的軍來攻擊約雅敬, 毀滅猶大,正如耶和華藉他僕人眾先知所說的。(王下 24:2) 本章提到猶大國最後的三個王:約雅敬、約雅斤以及西底家。 在南北國分裂時期,神的百姓受外邦影響,不再專一事奉神, 反而轉向拜偶像。因此,神興起外族攻打以色列人。 雖然這些患難出於神的審判,但其中仍可見祂公義與慈愛的彰顯。 一、公義 這禍臨到猶大人,誠然是耶和華所命的,要將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, 是因瑪拿西所犯的一切罪(王下 24:3) 本章所提及的三位君王,聖經均以「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」 來形容。他們不敬畏神,反而效法外邦所行的種種惡事,因此, 神興起巴比倫攻打猶大,最終巴比倫也成為神毀滅猶大的工具。 這一切患難是出於神的手,為要使百姓承擔自己不聽從、 不敬畏神的後果。正如第二十四章二十節所記載的, 神因著他們行的惡事,怒氣發作,將百姓從神的面前趕出。 他們卻不聽從,不側耳而聽,竟隨從自己頑梗的惡心去行。 所以我使這約中一切咒詛的話臨到他們身上; 這約是我吩咐他們行的,他們卻不去行。(耶 11:8) 耶利米書十一章中提到,神在出埃及時候即與百姓立約, 只要聽從神的話,祂也會將應許的流奶與蜜之地賜給以色列人, 並且作神的子民。而百姓的背約,使他們自己被擄, 七十年後才得以歸回,被迫流離失所、寄人籬下並受人轄制。 神履行和百姓的約,並善待順服的民、懲罰悖逆的民, 由此彰顯神的公義和信實。 二、慈愛 古時耶和華向以色列顯現,說:我以永遠的愛愛你, 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。(耶 31:3) 在這個時期,耶利米向王傳警告,在耶利米書中, 神藉先知的口向他們言明神的審判和未來的被擄以及歸回, 儘管百姓不聽從神的話,神仍藉著先知不斷地給予機會, 希望他們回轉歸向神。以色列所遭遇的苦難,正如神再三提醒, 讓百姓們想起還有神是可以倚靠的,從苦難中, 更清楚的看見了神的愛。 從列王紀中,我們看見神如何施恩於遵行祂誡命的君王, 也如何懲罰背約離棄祂的王。然而,即使在懲罰中, 神仍不斷地提供機會,傳遞警告,給那些願意順服、悔改歸回的人。 有時我們也會軟弱,去行那些我們本不願行的惡,與神疏遠, 但仍應努力回轉歸向祂。神是願意萬人得救的主, 是等待浪子回頭的父親,是會為了迷失的一隻羊, 而放下九十九隻去尋找的好牧人,祂將我們每一人都看得無比珍重。 既蒙神如此慈愛對待,我們也當...

盡心盡性盡力歸向神 ( 王下廿三 )

圖片
在約西亞以前,沒有王像他盡心盡性盡力的歸向耶和華, 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,在他以後,也沒有興起一個王像他。(  王下 23:25 ) 約西亞八歲登基,十六歲尋求(查考)神,定意尋求他祖大衛的神, 跟神建立關係;二十歲懂事之後,開始潔淨猶大和耶路撒冷。 本章詳細記載,約西亞如何盡心盡性盡力歸向神, 遵行摩西一切律法,使全國信仰回轉,得神肯定。 耶和華如此說:你們當站在路上察看,訪問古道,那是善道, 便行在其間,這樣,你們心裡必得安息。(耶 6:16b) 約西亞王二十六歲時重修聖殿,過程中偶然發現律法書, 得知律法書規定後,才請當時先知求問神「歷代以來,得罪神的, 該如何處理?」於是約西亞王開始除掉所有拜偶像相關的人、事、 物,滅絕淨盡。列王紀下23章4-14節詳載除偶像的過程, 不僅整個環境及聖殿的裡裡外外,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偶像與邱壇; 但約西亞王不是只有象徵的除滅一、兩個,而是非常誠實認真, 要滅絕淨盡一切偶像。不管是聖地或聖殿,就像我們所處的環境, 或我們的身、心,都要將一切的罪惡除盡,這也是神的要求。 約西亞王將偶像「燒毀」、「打碎」、「燒成灰」、「都廢去了」。 在南朝二十個王中,只有約西亞王在除偶像的事上,是徹底完整, 因而得神的肯定。 因為往日隨從外邦人的心意,行邪淫,惡慾,醉酒,荒宴,群飲, 並可惡拜偶像的事,時候已經夠了。(彼前 4:4 ) 什麼是偶像呢?就是我們心中,有影響我們生活方式、價值觀, 或追求崇拜的對象、看重的事,甚至超越過我們所敬拜的神。 就像追逐美食,未嚐到就心中不快樂,美食便成了我們的偶像; 又如我們十分在意工作,全般投入,為獲肯定、高薪, 不知不覺工作成了我們的偶像;再如我們有時會拿外面行為標準、 潮流,帶入教會中,滿足私慾,這都已被引誘隨從別神。 這是為什麼南北朝,他們容易去敬拜偶像的原因, 因為偶像很容易在不儆醒、無形中被建立。 南朝為何會得罪神?其實是因為受北朝以色列國的影響。 他們有時還當成自己的兄弟,卻忽略他們所行的,是違背神的旨意。 北朝以色列國,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 不離開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入的一切罪,仍然去行, 可見罪的影響力;但因神的公義慈愛,必定要實行拯救性的毁滅, 為要讓百姓能夠回轉歸向祂。 我們當效法約西亞王,盡心盡性盡力歸向神,要誠實、 完全的將偶像除盡滅...

站起、回轉,除去偶像歸向神(王下二十二)

圖片
約西亞登基的時候年八歲,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。 約西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,行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, 不偏左右。(參王下 22:1-2) 約西亞生於信仰黑暗的時代(主前640~609年), 是南朝猶大國第十六任君王,也是猶大亡國倒數第五任君王( 後續4位末代君王都是約西亞的兒孫); 期間,神的眾先知,舉凡西番雅,以及同時期的耶利米、那鴻、 哈巴谷,均持續不斷傳達神的警告與憤怒。 我們如果共觀歷代志下34章與西番雅書, 就更能理解約西亞王當時的時代背景。果不其然, 猶大國很快的經歷埃及、巴比倫多次進犯,擄走國王、貴族、 百姓等,約莫二十二年就徹底亡國了。 亞們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與他父親瑪拿西所行的一樣。( 王下 21:20) 前章,約西亞王的父親亞們,以及祖父瑪拿西王, 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、敬拜偶像,離棄耶和華─他列祖的神, 不遵行耶和華的道;但約西亞王並未重蹈祖、父輩之惡, 作王第八年、十六歲時,就開始查考他祖先大衛王的神。 此情猶如在我們的親友家人中,有人離開神、拜偶像了, 但我們卻沒有跟他們走一樣的錯路, 反而是去尋找我們祖先所信的真神;我們信仰起初的神,尋求、 查考、明白家族信仰的根源,重溫恩典的起點, 我們是否記得家族中,祖父母或曾祖父母輩,那起初、確實的信心, 以及美好的靈性與信仰的佳行典範呢? 耶和華如此說:人跌倒,不再起來嗎?人轉去,不再轉來嗎?(耶  8:4)  神當時藉先知傳達祂的期盼,就是應當尋求真神! 約西亞十六歲時開始尋求祖先大衛的神,開始潔淨猶大和耶路撒冷, 更除掉丘壇及雕刻的偶像。上行下效,人民也拆毀巴力的壇, 砍斷壇上的香壇,又把亞舍拉和雕刻的像,以及鑄造的像打碎, 撒在向偶像獻祭之人的墳上,更把祭司的骸骨燒在他們的壇上。( 參代下 34:3-5)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;不是惡這個,愛那個,就是重這個, 輕那個。你們不能又事奉神,又事奉瑪門(瑪門:財利的意思)( 太 6:24);他們的結局就是沉淪;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。 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,專以地上的事為念。(腓 3:19) 敬拜偶像,不一定是所謂傳統信仰看到的實體偶像,有時「 潛藏在心中」無形的偶像,影響更巨大。只要是心中看為最重要、 最喜愛的,一直受欲望驅使追求的,就是取代神的偶像! 有的偶像是瑪門(金錢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