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25的文章

遵神旨意行(代上十五)

圖片
那時大衛說:除了利未人之外,無人可抬神的約櫃; 因為耶和華揀選他們抬神的約櫃,且永遠事奉他。 大衛招聚以色列眾人到耶路撒冷, 要將耶和華的約櫃抬到他所預備的地方。( 代上 15:2-3) 本章為第十三章的延續,大衛第一次迎接約櫃, 首先卻詢問以色列的領袖們,顯示重視的是「人是否以為美」( 參代上 13:2),遭慘痛失敗與教訓; 第二次迎約櫃則是先宣告神的旨意和命令,再召集百姓, 重新調整自己、尋求神,並順從神的旨意,遠勝於自己的一意熱心。 對他們說:你們是利未人的族長,你們和你們的弟兄應當自潔, 好將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約櫃抬到我所預備的地方。( 代上 15: 12 ) 這對我們現今不論是做哪樣的服事,都是很好的提醒, 我們在服事前,是否將自己「分別為聖」,並藉由禱告預備自己、 尋求神的旨意。然而,什麼是神的旨意呢?在羅馬書12章2節說,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 這節經文的原意為:「 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旨意」,我們藉由讀經,並靠著聖靈帶領, 明白真理、尋求神的旨意,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, 這人就是愛我的;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,我也要愛他, 並且要向他顯現(約 14:21) ,既明白神的旨意, 進而就是要遵行神的旨意,因為遵神旨意的人是有福的。 利未子孫就用槓,肩抬神的約櫃,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。( 代上 15:15) 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,但我們常用屬世的傳統、習慣或方法, 忽略了成就聖工更重要的是尋求神並照神所吩咐的話語而行; 願我們有謙卑和受教的心,留心聽神的言語、時常思考神的話語, 並照著神的話語走在正確的道路上。 撒母耳說: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,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? 聽命勝於獻祭;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。(撒上 15:22) by張欣怡 真耶穌教會石牌教會、天母教會線上講道 石牌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TJChurchShipai 天母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/TJC_Tianmu/featured

桑樹梢上的腳步聲(代上十四)

圖片
你聽見桑樹梢上有腳步的聲音,就要出戰, 因為神已經在你前頭去攻打非利士人的軍隊。(代上 14:15) 本章為大衛王的敘事,茲以「三種聽見、兩次求問與唯一的作為」 3個要點,做為彼此的分享與學習。 一、「三種不同的聽見」,引導安靜聆聽的學習: 本章第8-15節當中有三個聽見,分別和非利士人、 大衛與神相關,卻代表著不同的意涵與學習。 首先是非利士人的反應,當聽見受膏為王的是「 殺死他們大將歌利亞」的大衛時,就上來尋索大衛, 或許是氣急敗壞來興師問罪,為要重挫大衛登基之銳氣, 也意在洗刷以拉谷敗戰的奇恥大辱;好勇鬥狠、 睚眥必報是世俗人常有的反應,卻非神兒女該有的品行。 第二個,是屬神之人的反應,聽聞非利士人來犯, 也許還可聽見咆哮、嘲諷辱罵的聲音,大衛就出去迎敵; 大衛沒有忘記過去在苦境中的心志,就是為神的殿心裡焦急、 如同火燒,並且把辱駡主的辱駡都落其身上(參詩 69:9), 所以他起身迎敵,而身為神兒女的我們,豈不該常以父的事為念嗎? 第三種聽見,是來自神的吩咐。神要大衛勿急著隨仇敵進犯躁動, 而是耐心等候,當聽見桑樹梢上的腳步聲時, 就是神在前頭為百姓爭戰了!此時再出戰,結果是大獲全勝。 當我們如在主前安靜聽道的馬利亞,能夠心不忙亂、聽主聲音時, 神就會同工祝福。 凡等候耶和華,心裡尋求他的,耶和華必施恩給他。(哀 3:25) 二、 「兩次的求問」,來自尊主為大的心志 本章有兩個求問:面對布散在利乏音谷的非利士人, 此時應戰的大衛王,兵力與戰力已遠超過往, 其中拿兵器能打仗的戰士就三十幾萬(參代上 12:1-37), 但他卻先求問神是否將仇敵交其手中?得神應允後,他才出面迎敵; 當仇敵第二次聚集,同樣的利乏音谷, 應該佈滿更多欲一雪前恥的非利士人,若連打敗歌利亞那次, 大衛已得勝兩次了,但他依然再次求問神。一次勝利的經驗, 不意味神永遠的應允;一次疾病得痊癒,也不代表可永遠得醫治。 我們應該視每次蒙恩,都是神的憐憫, 但不代表神每次均要為我們的逆境買單。 大衛時刻以神居首位來思考,凡事都求問, 神果真如良師益友般教導他,不沿襲過往戰術思維與作法, 結果採取不同方式而出奇制勝;我們是否能學習大衛,凡事以「 尊主為大」的心志來求問神呢? 有一件事,我曾求耶和華,我仍要尋求: 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,瞻仰祂的榮美,在祂的殿裏...

「一失手成千古恨」的省思(代上十三)

圖片
大衛對以色列全會眾說:我們要把神的約櫃運到我們這裡來; 因為在掃羅年間,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; 這事在眾民眼中都看為好。到了基頓的禾場;因為牛失前蹄, 烏撒就伸手扶住約櫃。耶和華向他發怒,因他伸手扶住約櫃擊殺他, 大衛因耶和華擊殺烏撒,心裡愁煩,就稱那地方為毘列斯烏撒, 直到今日。(參代上 13:2-4、9-11) 本章與撒母耳記下6章1-11節雷同,記述大衛做王時期, 將約櫃迎回的事件,過程共兩次,首次因得罪神、烏撒遭擊殺, 可謂以失敗告終;第2次大衛改正過去的失誤(參代上 15:11-15),成功贏回約櫃,也得神喜悅! 於是百姓打發人到示羅, 從那裡將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的約櫃擡來。 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、非尼哈與神的約櫃同來。(撒上 4:4) 約櫃從以利2子何弗尼、非尼哈抬至戰場,戰敗遭殺後, 落非利士人手中,然而真神的約櫃使非利士人遭逢大難, 且不論到迦特、以革倫、伯示麥,都造成風波,最終在 「 誰能在耶和華這聖潔的神面前侍立呢? 這約櫃可以從我們這裡送到誰那裡去呢?」 的質疑聲浪下, 尋覓到基列耶琳,基列耶琳人就下來,將耶和華的約櫃接上去, 放在山上...約櫃在基列耶琳許久。過了二十年, 以色列全家都傾向耶和華(參撒上 7:1-2); 約櫃在外流落80年,但我們看到,有敬神之心的民, 迎來約櫃也迎來祝福,反之則是懲罰!後來歷經掃羅做王, 直到大衛登基,再次要復興信仰, 就是要恢復百姓敬神的記憶和習慣,意義重大! 大衛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的西曷河直到哈馬口都招聚了來, 要從基列耶琳將神的約櫃運來。(代上 13:5) 大衛重視信仰值得效法,從呼召所有百姓、新車運送確保清潔, 甚至琴、瑟、鑼、鼓盛大歡迎,心態、動機正確,但有合神心意嗎? 聖經對約櫃運輸的指示是祭司用杠扛抬(參出 25:11-22) ,不准觸摸,且要由利未人哥轄的子孫抬(參民4:15、18- 20),用車搬運是非利士人創的先例。 之後,相較於從基列耶林的山地運下來的顛簸, 牛竟在平坦的禾場失蹄,烏撒伸手扶,此舉使約櫃失去分別為聖, 以致神動怒。不論是否因為從山地崎嶇到如履平地、掉以輕心, 總歸是伸手觸摸了!大衛稱當地「毘列斯烏撒」警惕後世, 但也因恐懼而將約櫃先放在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(參代上 13: 12-14),故事告一段落! 不要...

神國的勇士 (代上十二)

圖片
大衛因怕基士的兒子掃羅,躲在洗革拉的時候, 有勇士到他那裡幫助他打仗。(代上 12:1) 大衛在少年時期就被撒母耳先知膏立為王 (參撒上 16:13),後來因被掃羅王嫉妒而被追殺多年, 但神與大衛同在,所以大衛總是能順利脫險, 甚至還取得殺掃羅的機會;儘管如此,大衛尊重神的受膏者, 因此都沒殺害掃羅。 本章主要記述大衛在逃避掃羅追殺和掃羅死後期間, 以色列眾支派的勇士陸續歸順並立大衛為王的情況。 那時神的靈感動那三十個勇士的首領亞瑪撒,他就說:大衛啊, 我們是歸於你的!耶西的兒子啊,我們是幫助你的!願你平平安安, 願幫助你的也都平安!因為你的神幫助你。大衛就收留他們, 立他們作軍長。(代上 12:18) 掃羅出自便雅憫支派,所以當便雅憫支派的勇士去歸順大衛時, 大衛問他們是敵是友, 結果勇士們的首領亞瑪撒回覆說是要歸於他的, 因為他們清楚的看到神幫助大衛並與大衛同在。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,別人是否能看出我們的不同, 並感覺到有神與我們同在呢?越是親近神的人, 越能散發基督的香氣,並吸引人來認識主。如何親近神呢? 基本功就是每日讀經和禱告, 因為唯有明白神的真道和靠著聖靈的幫助, 才能避免被世上的道理和潮流所影響,而行出神所喜悅的事。 也唯有竭力行神的道,保守聖潔,神才會常常與我們同在, 幫助我們克服自身的軟弱,進而成為神國的勇士。 那時天天有人來幫助大衛,以致成了大軍,如神的軍一樣。(代上  12:22) 你目前的屬靈狀態如何呢?對於教會事工冷淡? 對於傳福音之事卻步嗎?若你有願做的心, 主動透過讀經禱告來尋求神 (如同大衛那時天天有人主動去找他那樣), 相信神會幫助你突破困境,使你成為福音的使者, 成為神國大軍的一員! 願我們都能倚靠神,成為神國的勇士,打美好的屬靈戰役, 帶領更多人來認識獨一真神 - 耶穌基督。 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,持定永生;你為此被召, 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,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。(提前 6:12) by李沛潔 真耶穌教會石牌教會、天母教會線上講道 石牌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TJChurchShipai 天母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/TJC_Tianmu/featured

神的應許與同在(代上十一)

圖片
從前掃羅作王的時候,率領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;耶和華─ 你的神也曾應許你說:你必牧養我的民以色列,作以色列的君。( 代上 11:2) 本章講述以色列人膏立大衛做王, 這是神藉著先知撒母耳早已應許的美事;神的應許不會落空, 凡事都有神的美意,即使過程充滿挑戰,但終究神的應許必然實現。 對於我們末世的基督徒來說,是否也有充足的信心, 願意耐心等候神呢?即使現在社會對於基督徒與世俗相異的價值觀, 有時懷有惡意, 甚至是當前諸多教育與理念也導往和聖經相衝突的方向,更甚者, 社會充斥各式各樣「非屬神」謬理與假訊息洗腦, 我們是否仍可堅守,還是隨著世俗漂流而去? 大衛日見強盛,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與他同在。(代上 11:9) 然而大衛的強盛,並非靠著自身的條件與智勇, 而是因有耶和華的同在,才有此番成就。 有神的同在是一件多麼棒的事情!也是我們一生必然要去追求的。 務要謹守,警醒。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,如同吼叫的獅子, 遍地遊行,尋找可吞吃的人。(彼前 5:8) 在現今彎曲悖謬的世代,一個不小心, 隨時都有可能中了魔鬼的計謀,約翰一書記著 「因為凡世界上的事, 就像肉體的情慾,眼目的情慾,並今生的驕傲,都不是從父來的, 乃是從世界來的」 ,讓我再次反思自己,是否追求世界大於追求神? 我現在追求的生活是否會阻擋神與我的關係呢? 綜觀大衛的故事,其強盛是因為有神的同在, 但身邊一起奮鬥的勇士們也是非常的重要!也因為有這些勇士, 才能幫助他得到國家。反觀現在,我們一起奔跑天家的道路上, 單靠自己的力量是非常不足、不穩固的。感謝神!我的生命中, 有很多很重要的屬靈夥伴陪伴我各樣的挑戰與低潮, 有屬靈的同伴一起,讓我信仰的路上不致偏離;但隨著年紀的增長, 身邊的同伴有可能會暫時的離去,願神的憐憫與看顧, 讓每一隻神的小羊,都可以一起回到神的羊圈中, 一同享受神的恩典與同在,未來能夠一同在天家團聚!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,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。若是跌倒, 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;若是孤身跌倒,沒有別人扶起他來, 這人就有禍了。(傳 4:9-10) by王馨妤 真耶穌教會石牌教會、天母教會線上講道 石牌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TJChurchShipai 天母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/TJC_Ti...

信仰失速墜落的掃羅(代上十)

圖片
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說:你拔出刀來,將我刺死, 免得那些未受割禮的人來凌辱我。但拿兵器的人甚懼怕,不肯刺他; 掃羅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。拿兵器的人見掃羅已死, 也伏在刀上死了。這樣,掃羅和他三個兒子, 並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。(代上 10:4-6) 合神心意的大衛聽聞掃羅一家的喪訊,曾悲痛萬分在《雅煞珥》 書上的〈弓歌〉寫: 大英雄何竟死亡!英雄何竟仆倒! 戰具何竟滅沒! (參撒下 1:18-19、27), 這三個感嘆道盡掃羅信仰的「起」與「落」。 被神膏立掃羅王,在他為王期間,歷經5場戰役(詳載於撒母耳記) ;其中,最終場戰役,即與非利士人之戰(參代上 10:1- 14)與首場戰役,戰亞捫人(參撒上 11:1-13) 形成鮮明對比。掃羅信仰與生活的高峰,因專心順服神差遣, 神讓一盤散沙的以色列民萬眾一心、如同一人; 而信仰與生活的敗落,全因沒有遵守神命令, 沒有求問神卻求問交鬼的婦人,干犯神,使「全家一同死亡」。 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,且要順服; 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,好像那將來交賬的人。 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,不至憂愁;若憂愁就與你們無益了。 (來 13:17) 掃羅的信仰並不若失速之車毫無減速,在第二場戰役時,大軍壓境、 軍心潰散之際,用了人意的小聰明,藉百姓離去、先知遲到、 強敵進逼,以及擔憂沒有禱告神等等為藉口,私自獻祭; 不能等候神的結果是「直到永遠」的王位應許,現在變成了「 必不長久」的警訊(參撒上 13:13-14)。 撒母耳先知所傳的警告並未使掃羅進入減速帶, 不似尼尼微人聽見約拿傳的警告、全城披麻蒙灰悔改。 在吉甲等候的事件上,雖然掃羅受到責備,但神還沒有完全放棄他。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、嘗過天恩的滋味、又於聖靈有分, 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、覺悟來世權能的人,若是離棄道理, 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。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, 明明的羞辱他。就如一塊田地,吃過屢次下的雨水,生長菜蔬, 合乎耕種的人用,就從神得福;若長荊棘和蒺藜,必被廢棄, 近於咒詛,結局就是焚燒。(來 6:4-8) 第三場與亞瑪力人之戰役,神再次囑託他來完成:將亞瑪力的名號, 從天下全然塗抹了,滅盡所有的,不可憐惜(參出 17:14; 撒上 15:3)的任務;神不厭其煩把這次任務的...

從過犯中回轉,在愛中重建信仰 (代上九)

圖片
以色列人都按家譜計算,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。 猶大人因犯罪就被擄到巴比倫。(代上 9:1) 本章講述以色列民被擄歸回後,祭司與利未人的職責安排、 各族的首領和家譜,以及在聖殿裡都忠心職守的人, 內容多為乏味的宗族名單與職務記載, 但背後蘊藏著神的信實與應許,讓他們經歷數十年亡國之痛, 復得以歸回、重建家園和聖殿, 充份顯露出神對百姓不離不棄的愛與期盼。 以本章背景起始,百姓被擄的生涯結束後, 在所羅巴伯和約書亞的帶領,得以重返耶路撒冷, 並記錄了第一批回到耶路撒冷的人的家譜。 猶大人因犯罪被擄到巴比倫,神因為愛祂的百姓, 不容許他們活在悖逆中, 因為主所愛的,他必管教, 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(來 12:6) ,如同父親不放任兒女走錯路,則必然及時管教。 先從巴比倫回來,住在自己地業城邑中的有以色列人、祭司、 利未人、尼提寧的首領。(代上 9:2) 神滿有慈愛、憐憫,又有恩典,神即使發怒離棄,卻仍以「 永遠的慈愛」,接納並拯救祂的百姓(參賽 54:7-8), 在被擄之後還能夠重新回到自己的地業, 這是極大的恩典與愛的記號,也代表神並未撇棄祂的百姓, 而是照祂的應許及時間讓他們得以歸回, 如尼希米引用摩西所言向神的禱告, 求你記念所吩咐你僕人摩西的話 ,說:你們若犯罪,我就把你們分散在萬民中;但你們若歸向我, 謹守遵行我的誡命,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, 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,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(尼  1:8-9) ,以傳達從悔改到歸回的應許。 從前這些人看守朝東的王門⋯⋯、他們住在神殿的四圍⋯⋯。( 參代上 9:18-27) 守門人不僅要看守殿門,也要負責早晨開門夜間關門, 並管理殿中的器皿,看似勞苦又不起眼的工作,但他們忠心又盡責, 讓聖殿的安全和紀律上皆能妥善,使敬拜得以順利進行, 讓我們認知在教會中即使是最小最不起眼的工作都有其重要的價值。 教會的聖工當中,每個人都可以是利未人、守門人、歌唱者... 也願意成為神各樣的器皿,只要忠心事主, 都能成為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,能夠建造榮耀的教會。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,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。(彼前  4:10) by莊宜運 真耶穌教會石牌教會、天母教會線上講道 石牌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TJChurchShipai 天母教會...

信仰的種子 (代上八)

圖片
以忽的兒子作迦巴居民的族長,被擄到瑪拿轄。(代上 8:6) 耶烏斯、沙迦、米瑪。他這些兒子都是族長。(代上 8:10) 又有比利亞和示瑪是亞雅崙居民的族長,是驅逐迦特人的。(代上 8:13) 這些人都是著名的族長,住在耶路撒冷。(代上 8:28) 《歷代志上》第七章和第八章記載了便雅憫支派的後裔, 雖在人名和人數上略有差異,查經資料中也有多種解釋可供參考。 然而這些被記錄下來的名字,無論多麼簡略, 往往代表著值得紀念或警醒的意義。以上經文節錄的四節, 提到便雅憫支派中不少人成為族長、士師, 推測這個支派普遍具有領導特質,常承擔起帶領的角色。 當然,也有些反面的例子。比如沙哈, 他在摩押地休了兩位妻子後又生了兒子。 休妻的行為在神眼中本是惡,更遑論是在摩押這外族之地生活。 因此,在那裡出生的後代僅記錄到兒子作為族長,卻無孫輩的延續, 顯示出這段旁支的沒落與中斷。 尼珥生基士;基士生掃羅;掃羅生約拿單、麥基舒亞、亞比拿達、 伊施巴力。約拿單的兒子是米力巴力【撒下四章四節作米非波設】; 米力巴力生米迦。(代上 8:33-34) 這段經文引出以色列第一位君王——掃羅。他來自便雅憫支派, 是支派中最微小的家族之一。掃羅起初謙卑自覺不配, 後來卻因權勢而自高自傲,終致被神廢黜。 但他的後裔仍有幾代被記錄下來,可能因為大衛曾與約拿單立約, 要恩待掃羅的後人。這也彰顯了大衛守約的美德—— 他不僅善待他們,甚至讓米非波設常與自己同席吃飯, 分得應得的產業,絲毫不缺。 近來研讀以色列君王的興衰歷史,令人深感唏噓。神的誡命明確, 要人遵行律法、持守與祂所立的約。如此行, 神所應許的福氣便會延續至後代。 可惜人的貪婪與私慾常使人迷失方向,心中若無真理的標準, 容易被眼前的世俗利益吸引,漸漸遠離神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 這樣的偏離,影響到下一代的信仰根基。 每個人經歷的恩典,是屬於自己的信仰記號。 即使我們不斷向孩子分享, 孩子也未必能立刻感受到那份真實與寶貴。 深切盼望他們能親自經歷神的愛,將信仰深深紮根,主動渴慕真理。 對父母而言,能將信仰傳承給兒女,是一輩子的掛念與使命。 最近家庭的讀經時間,孩子問我:「 為什麼這些王會做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呢?」 我便以列王的故事結合生活事件, 引導他們思考哪些行為是合神心意的,哪些是神所厭惡的。 就像種植植物一般,信仰也需要細心培養。施肥、澆水、日照,...

因不尊重真神而衰微(代上七)

圖片
以薩迦的兒子是陀拉、普瓦、雅述、伸崙,共四人。 便雅憫的兒子是比拉、比結、耶疊,共三人。 拿弗他利的兒子是雅薛、沽尼、耶色、沙龍。這都是辟拉的子孫。 瑪拿西的兒子亞斯列是他妾亞蘭人所生的,又生了基列之父瑪吉。 以法蓮的兒子是書提拉;亞設的兒子是音拿、亦施瓦、亦施韋、 比利亞,還有他們的妹子西拉。(參代上 7:1、6、13- 14、20、30) 歷代志上第7章的40節裏,就描繪6個支派, 甚至拿弗他利支派只有1節經文;反觀6、 8章分別用81節和40節經文說明一個支派,主因可能是在被擄時期,無相關的資料; 也有可能在異鄉,毫無屬靈追求:守安息日,過逾越節, 建立祭壇等。經文數的明顯落差,看得出尊重真神的利未支派, 同樣受到神的重視。 回顧民數記第1、26章的第一、二次數點百姓( 二十歲以外凡能打仗、被數的),第一次數點, 以薩迦子孫後代共54400名,第二次達64300名, 到本章1至5節,從以色列民被擄歸回,僅記長子4代; 第一次數點便雅憫子孫後代,共35400名, 第二次達45600名,但本章6-11節論便雅憫支派, 僅只記載2代,從創世記便雅憫有10個兒子, 至民數記僅5個兒子,這邊只有3個,此逐漸衰微現象, 皆因不認識神而離開;第一次數點拿弗他利子孫的後代, 共53400名,第二次達45400名, 本章13節僅記載1代4人,可見當時的信仰低靡; 第一次數點瑪拿西子孫後代,共32200名, 第二次達52700名,但本章13-19節, 瑪拿西在約旦河以東的半支派領地與亞蘭相接, 14節論述瑪拿西的兒子亞斯列是他妾亞蘭人所生, 便可知他們與外邦女子通婚,且提及的女子生育未講述丈夫是何人, 可能陷入淫亂中;第一次數點以法蓮子孫的後代,共40500名, 第二次達32500名,但本章20節,提到行竊遭殺,異族文化衝擊取代真神的敬畏, 及至啟示錄,成了完完全全消失的支派; 第一次數點亞設子孫的後代,共41500名, 第二次達53400名,然本章30節亞設支派,提出不少女子名, 在聖經中極為罕見。 屬靈國度若消失,屬靈戰場何在?大能勇士何用?沒有戰役, 只有妥協;沒有堅持,只有依附;沒有根基,只能隨波逐流。 但值得一提的,以法蓮支派中,出現女子舍伊拉, 是一位建築以色列北方防線功臣,這可以鼓勵我們更多的姊妹們,起來回應神的呼召, 一同參與屬靈的重建。 在時間的長廊中,...

古時利未,今日信徒(代上六)

圖片
革順的兒子名叫立尼、示每。哥轄的兒子是暗蘭、以斯哈、希伯倫、 烏薛。米拉利的兒子是抹利、母示。這是按著利未人宗族分的各家。 (代上 6:17-19) 本章紀錄了利未人三大宗(家)族:「革順、哥轄和米拉利」 的族譜系統,並再由這三個宗族分出七個支脈,管理聖殿各種事務。 他們就在會幕前當歌唱的差, 及至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造了耶和華的殿,他們便按著班次供職。 他們的族弟兄利未人也被派辦神殿中的一切事。(代上 6:32、 48) 有時候當我們讀經,讀到類似本章的族譜段落,會覺得枯燥、乏味, 甚至想要跳過,因為總覺得通篇好像就是一堆人名, 既冗長又沒什麼故事性。確實,單就這樣的內容來看, 難免產生這類的感受,但對於通篇的經卷來說, 其實還是有其重要性及必要性。 譬如歷代志的作者關注的重點在南朝, 並且聚焦於跟信仰相關的議題,如聖殿、利未人、禱告、敬拜等等, 而其寫作的一個重要目的, 就是要確立大衛及其王朝乃是彌賽亞王朝, 耶路撒冷的聖殿才是唯一合法的中央聖所。也因此, 藉由詳實記錄利未人的族譜,一方面確立了宗教上的正統性, 一方面也體現出這些聖職系統的嚴謹與神聖性, 並非隨便想參與的人就可以事奉神, 若非具有這樣血緣傳承下來的後裔,根本沒有資格。 在便雅憫支派的地中,得了迦巴與其郊野,阿勒篾與其郊野, 亞拿突與其郊野。他們諸家所得的城共十三座。 哥轄族其餘的人又拈鬮,在瑪拿西半支派的地中得了十座城。 革順族按著宗族,在以薩迦支派的地中,亞設支派的地中, 拿弗他利支派的地中,巴珊內瑪拿西支派的地中,得了十三座城。 米拉利族按著宗族拈鬮,在流便支派的地中,迦得支派的地中, 西布倫支派的地中,得了十二座城。 以色列人將這些城與其郊野給了利未人。(代上 6:60-64) 54節開始記載了利未支派的居住地。 利未支派的居住地乃是散居在各支派當中, 不但包含了成為教導一般民眾的宗教中心這樣的意義, 當中也有幾處是「逃城」的設定。 從利未人的身分及在整個民族中的特殊定位, 可以帶給我們今日的基督徒很多的思考,譬如:屬靈身分的神聖性、 教導他人及接納他人的功能性、 以及並非藉由經營或擁有產業來供給自身世上所需,而是專心事奉, 視耶和華為產業而使日常所需能得到滿足, 都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方向! 所以利未人在他弟兄中無分無業,耶和華是他的產業, 正如耶和華你神所應許他...

失去長子名分的流便(代上五)

圖片
以色列的長子原是流便;因他污穢了父親的床, 他長子的名分就歸了約瑟。只是按家譜他不算長子。(代上 5: 1) 當雅各因拉結難產而死,心中鬱鬱寡歡時, 流便卻與父親的妾辟拉同寢(參創 35:22), 雅各隱忍到他臨終之前、為眾子祝福之時, 才對眾子說明流便不得居首位的原因(參創 49:3-4); 經過數百年後,在以色列的家譜中, 清楚說到長子的名分就歸了約瑟。流便因著情慾滾沸的淫行, 悖離了父親對長子的期待,無法獲得信任和依賴, 導致長子的名分旁落,罪也追討流便未來的一生。 人若自潔,脫離卑賤的事,就必作貴重的器皿,成為聖潔, 合乎主用,預備行各樣的善事。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, 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、信德、仁愛、和平。(提後 2: 21-22) 我們帶著肉體,都有情慾,但我們要懂得控制, 在還未進入婚姻之前,在消極的層面,我們要能夠逃避少年的私慾, 不去接觸會挑動情慾的人、事、物與環境,不與異性單獨共處一室, 要學習約瑟躲避主母的誘惑,逃的越遠越好,不要「自以為」 站立得穩,因 人若懷裡搋火,衣服豈能不燒呢?若在火炭上走, 腳豈能不燙呢?(箴 6:27-28) 另在積極層面,我們要能夠交到屬靈的同伴,一起讀經、禱告, 一起追求屬靈的德性,將焦點和注意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, 就是屬靈信仰的事,為主多做主工,這樣就能轉移焦點, 不受慾望所綑綁,淪為情慾的僕人;特別是 「多禱告倚靠聖靈」 , 因我們 若順從肉體而活,必要死;若靠著聖靈,治死身體的惡行, 必要活著。(羅 8:13) 我說,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,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。 因為情慾和聖靈相爭,聖靈和情慾相爭,這兩個是彼此相敵, 使你們不能做所願意做的。(加 5:16-17) 我們想要在教會為主多作聖工就要保守聖潔,一旦犯了姦淫, 教會的聖工就無法參與了,不少在青年時期因軟弱犯罪的同靈, 都為此後悔不已,一失足成千古恨,求主保守我們, 讓我們能夠保守聖潔,不失去名分與做工的機會。 順著情慾撒種的,必從情慾收敗壞;順著聖靈撒種的, 必從聖靈收永生。(加 6:8) by蕭長岳傳道 真耶穌教會石牌教會、天母教會線上講道 石牌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TJChurchShipai 天母教會 https://www....

清心禱告,蒙神賜福(代上四)

圖片
西緬的兒子是尼母利、雅憫、雅立、謝拉、掃羅。 掃羅的兒子是沙龍;沙龍的兒子是米比衫;米比衫的兒子是米施瑪。 (代上 4:24-25) 《歷代志上》第4章接續著家譜記錄的一部分, 記載了猶大支派與西緬支派的後代名單;家譜記載著這麼多人名, 雖看似枯燥乏味,但這代表了神對人歷史的紀念與延續, 顯明了神在歷史中的信實與計畫。 歷代志上的這段家譜特別強調神對以色列各支派的保守與帶領, 即便是在被擄、分散之後,神仍記得祂子民的名, 連結了神對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的應許, 以及彌賽亞將來要從猶大支派而出的預言。 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,他母親給他起名叫雅比斯,意思說: 我生他甚是痛苦。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:甚願你賜福與我, 擴張我的境界,常與我同在,保佑我不遭患難,不受艱苦。 神就應允他所求的。(代上 4:9-10) 然而,本章第9至10節有別於家譜敘述, 特別記載了雅比斯的禱告。這裡提到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, 這尊貴不是來自顯赫的家世,也不是因為財富或地位, 而是來自他與神之間深切的關係與信心。他的名字「雅比斯」 原意是「痛苦」,源自他母親生產時所受的苦難, 似乎暗示他從出生起就與苦難為伍, 但他並沒有讓這個命運定義自己的一生, 反倒是藉著禱告改寫了屬靈的命運。 雅比斯的禱告不是流於形式,也不只是為滿足短暫的需要而已, 懇求神 「常與我同在」 ,這是一種對神同在的渴慕,也表示:「 若沒有神的同在,無論擁有多大的產業、拓展多廣的境界, 都不過是空虛與無益的」。他也求神保守他 「不遭患難,不受艱苦」 ,這不是逃避苦難的表現,而是將自己完全交託在神的保守之下; 他明白:人若離開了神,不僅不能得著真實的平安, 更無法勝過生活中接踵而來的挑戰與痛苦。 最終, 「神就應允他所求的」 ,這不僅是神垂聽禱告的應允, 更是神樂意施恩給那些真心尋求祂、願意倚靠祂的人。 雅比斯的生命向我們見證:一個人無論出身如何, 只要願意謙卑來到神面前,尋求祂的同在與引導, 就能成為在神眼中真正尊貴的人。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,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、信德、仁愛、 和平。(提後 2:22) by吳逸群 真耶穌教會石牌教會、天母教會線上講道 石牌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TJChurchShipai 天母教會 https://www.youtube....